為甚麼要到多倫植樹?(一)

1. 中國華北京津一帶為何沙暴如此嚴重? 不是從2000年開始便有了京津風沙源治理計劃了嗎?

  1. 2000年4月16日,北京迎來了最嚴重的一場沙塵暴。能見度只有一公里,北京機場有史以來第一次因沙塵暴導致飛機延誤,1,000多名旅客滯 留。為了維護首都北京的國際形象,減少風沙對於北方地區的危害,國務院召開專門會議,研究北京沙塵暴的來源和防沙治沙工作。專家們指出,對於北京影響最大 的沙塵暴源區就分佈在內蒙古和河北北部,從地圖可看到,不論是內蒙中部巴丹吉林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和騰格里沙漠的沙子,到東部毛烏素沙地、科尔沁沙地、渾 善達克沙地的沙子,隨向東吹的季候風,都刮向京津一帶,甚至橫跨日本海,而且京津一帶的海拔比內蒙低千多米,渾善達克沙地的沙子刮向北京,就像站在屋樑向 天井倒沙一樣。
  2. 多倫位於內蒙古鍚林郭勒盟,在北京正北大概三百公里。縣城的北部就是渾善達克沙地。多倫很早以前,應該是山清水秀,生態特別好的一個地方。 隨著人口逐步增加,自然災害與戰爭在近代頻繁發生,尤其是開荒種糧的原因,加上上世紀六十年代包產到戶政策落實後,牲畜劇增,即因為過牧和過度墾荒,加上 自然災害,導致了多倫的沙化一天天加重。多年以來,正是這片曾經快速發展的沙漠化土地,困擾著當地十多萬的百姓。為了醫治土地沙化,守護自己的家園,多倫 縣也曾經多次自已嘗試治理沙化土地。
  3. 沙化土地為甚麼如此可怕呢?除了因為種不了糧,影響生計外,沙塵暴發生的時候,會產生沙埋,可能會埋沒農田及房屋,也可能造 成大樹連根拔起,把房屋吹倒,對人畜造成傷害,亦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影響,因為沙塵天氣與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另外,在沙塵暴過後, 會強烈地降溫、霜凍,對農作物造成凍害。
  4. 今年77歲的內蒙古自治區多倫縣農民趙成祥的經歷,最能說出沙暴對該區人民的影響。自從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趙成祥在渾善達 克沙地裡,曾搬過三次家。那些老房子,如今都相繼淹埋在沙子中。他說,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已有人提倡說趕快治沙,要將沙治住,防止沙梁子往南跑。他搬到 沙梁子跟前,栽了幾千畝樹,在八十年代還能治住。到了九十年代,那個樹地又變成沙梁子了。因為你把這兒治住,那邊又來了。沙子前進的速度一年比一年快,趙 成祥不得不選擇一次次的搬家。趙成祥在第一座房子裡住了十八年。而在第二座房子裡,他只堅持住了九年。第三座房子建起來時,趙成祥揣摩著,怎樣也能堅持十 年。但2000年,老趙搬進第三座房子的當年,沙子就追到了房子的後院。面對風沙肆虐,老趙已經無計可施。還好正在他為該如何進行第四次搬遷發愁的時候, 朱鎔基總理來到了多倫縣。並在2000年5月12日,視察完渾善達克沙地之後,作出了「治沙止漠刻不容緩,綠色屏障勢在必建」的重要指示。隨後國家緊急啟 動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
  5. 京津風沙源工程,是繼三北防護林工程之後,國家起動的又一個大型防沙治沙工程,主要目標是緩解京津至華北地區的風沙危害。工程從2001年起動,規劃建設期十年,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省等五省的75個縣。
  6. 內蒙古自治區多倫縣林業局從2000年開始,對沙地開展大規模的治理。首先用先鋒樹種黃柳,把沙子先固定住,之後再栽上樟子 松。固沙效果比民間自己種樹效果當然明顯得多。十年努力,總算基本上把多倫縣附近的流動沙丘全部固定住。起碼刮六、七級以上的大風,也看不到揚沙和浮塵。 多倫縣的生態環境因而得到了相當大的改善。
  7. 但多倫縣北面的渾善達克沙地,才是真正的風沙源頭。由於粗放的自由放牧方式和只利用不建設的超載放牧導致草木場的嚴重退化, 要更好治理渾善達克沙地,除了單純的種樹種草,還要讓牧民們改變過去傳統的畜牧方式,將區域劃分為禁牧、休牧、輪牧區。對於不適宜耕種的土地實行退耕還林 還草,在沙化嚴重地區還要進行生態移民。但讓已經習慣了耕種和放牧的農牧民改變生活方式並遠離自己的家園,實在是非常困難的工作。為了讓這些以放牧為生的 牧民移民後生活有所保障,多倫縣政府需要統籌安排移民的生產生活。例如依據當地時節,安排高效的蔬菜種植和奶牛養飼等生態項目。又在建設生態移民新村的同 時,對遷出區全部封育,並組織移民回到當地植樹種草,改善和恢復生態環境。到2009年,多倫全縣對46個自然村的移民進行了整體搬遷,令沙化區的55萬 畝嚴重沙化土地,得到了有效的治沙修復。從2001年至今,多倫縣110萬畝耕地當中,退了40萬畝。在增加森林面積的同時,國家退耕還林還草政策一項補 助,使退耕戶人均收入達到了四千多元。跟據國家林業局防沙治沙辦公室的資料,京津(風沙源)工程通過十年治理,取得的成效,第一就是生態環境有顯著改善, 讓這地區由過去沙塵暴加強區變成減弱區,風蝕量減少了44%,生物多樣性也得到明顯提高。第二就是改善了生產條件和生產結構。農民的收入也得到進一步提 高。2009年農民人均收入是2000年的2‧8倍,可持續發展能力亦提高了22%。
  8. 以內蒙古自治區多倫縣農民宮志明為例,十年前,他窮得只剩下一匹馬和兩頭羊,如今卻成了造林大戶。與趙成祥所居住的多倫北部 相比,宮志明所在的地區降水條件要好很多。但是在十年前,宮志明卻是年年栽樹,年年不見樹。樹栽不出來的原因,主要是牲畜的破壞。在自己承包的那塊林地 裡,每天都有無數的牛羊蜂湧而至,草地每天都處在被嚴重破壞的狀態中,當時全村只有一個護林員,管護工作因而非常困難。2000年,為了保護個人造林成 果,多倫縣林業局專門派護林員和森林公安負責樹木的管護工作。為制止邊治理邊破壞的現象,鞏固防沙治沙的成果,進入新世紀的近十年,中國出臺更多防沙治沙 領域的法律法規和政策。2001年8月,全國人大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最後各級地方人大和政府,結合對防沙治沙法的落實,相繼制定了本行政區防 沙治沙條例及一系列政策。將沙化防治與區域經濟發展,脫貧致富,結合起來,變成京津工程建設的重要內容。
  9. 曾經搬過三次家的趙成祥,自從2001年第四次搬家到多倫縣城之後,已經很少出門走動。這個安靜而舒適的家,對於趙成祥來 說,具有非凡的意義。如今,不用再為搬遷的事發愁了,搬進了新家的老趙最開心的就是回到老房子周圍轉轉,照顧自己承包的一千畝樹林。儘管新家周圍沒有太多 地方種樹,但是趙成祥還是種下了三棵果樹。每過幾天,老趙都要去澆澆水。對於他來說,有綠色,才有自己的家。
  10. 多倫縣地區的生態經十年努力,終有改善,部份地區的居民生活亦有了較大的保障,但京津地區完全脫離風沙危害,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参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