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要到多倫植樹?(五)

5. 多倫在中國近代史裡扮演一個怎樣的角色?滙宗寺前的石刻地圖為甚麼如此珍貴?

5.1. 十七世紀滿清與俄羅斯關係及尼布楚條約

16世紀初, 俄羅斯向東擴張, 1632年,沙俄擴張至西伯利亞東部的勒拿河流域, 建立亞庫次克城,此後數拾年, 不斷入侵中國黑龍江流域, 引發不少地區衝突, 當地人民的部落武裝無法制止俄羅斯人侵略。1683 及 1685 年, 清軍兩敗俄羅斯軍於雅克薩城, 1689年締結「中俄尼布楚條約」,規定外興安嶺至海, 格爾必齊河和額爾古納河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斯塔諾夫山脈)以南和烏蘇里江以東地區均為清領土。 尼布楚條約確定中俄邊界, 是清朝簽訂最為公平的對外條約, 俄羅斯雖然戰敗, 仍然割占了清朝25萬多平方裡的領土。

勒拿河
黑龍江
十八世紀中國版圖比現在大三份之一
默克厭贈1735中國地圖

5.2. 晚清與俄羅斯關係及璦琿條約與北京條約

俄羅斯乘人之危, 趁火打劫, 乘清政府兩次鴉片戰爭失利, 又應付太平天國戰亂, 脅迫清庭簽訂多條條約: 1858年璦琿條約, 獲得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 1860年北京條約, 割占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領土, 1864年, 佔據巴爾喀什湖以東及以南的44萬平方公里領土。

5.3. 日本侵華與民國時期的多倫

5.3.1. 1894年甲午戰爭, 中國戰敗, 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日軍進駐朝鮮, 朝鮮脫離與大清的藩屬關係, 此後10年, 日本勢力不斷入侵東北; 1896年, 李鴻章訪問俄羅斯, 與俄簽密約, 把中國東北區 域變成了俄國的勢力範圍, 此後10年, 日俄在東北角力, 1904年, 日俄戰爭在東三省爆發, 俄戰敗, 中國東北淪為日本的勢力範圍。1911年10月, 武昌起義, 各省宣佈獨立。 1912年1 月1 日, 孫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 做了三個月, 清帝退位, 袁世凱繼任任臨時大總統, 後為終身總統,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中國宣佈中立, 但日本派兵去山東奪取德國的利益。 1915年, 袁世凱為了爭取日本支持自己稱帝, 接受日本的21條款。 1916年, 袁世凱稱帝, 各省宣佈獨立, 「護法軍」討袁, 袁世凱病死, 黎元洪繼任總統, 馮國璋為副總統, 段祺瑞為國務院總理。 1917年, 安征督軍張勳入京擁護廢帝復辟, 為段祺瑞的討逆軍所敗, 黎元洪辭職, 馮國璋為總統, 段祺瑞獨攬大權, 向德宣戰, 廢棄「臨時約法」, 孫中山聯絡南部各省護法失敗。 1918年, 段祺瑞把馮國璋趕下臺, 此後10年, 北方各軍伐混戰: 1920年, 直(馮國璋)皖(段祺瑞)戰爭, 皖敗, 1922年直奉(張作霖)戰爭, 奉敗, 1924年直奉戰爭, 奉勝, 控制北京政府。

5.3.2. 1921年,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2年, 孫中山派蔣介石往蘇聯考察。 1924年, 國民黨召開全國國民大會, 並成立黃埔軍校, 蔣介石為校長, 1925年國民玫府于廣州成立, 建立國民革命軍。 同年, 孫中山逝世。 蔣介石獲選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 1927年, 國民政府定都南京。 1928年, 北伐成功, 國民革命軍入北京, 東三省歸政中央, 名義上全國統一。南京的國民。

5.3.3. 外蒙古獨立

1911年清王朝崩潰後,眾多蒙古王公恐懼共和體制, 1911年12月28日, 外蒙古的王公在沙俄的策動下, 宣佈獨立,1913年分兵三路南下內蒙古。 8月25日, 攻至多倫, 外蒙軍兵敗撤離。 1921年,受到蘇聯的影響,漠北的外蒙古正式脫離北洋政府取得事實獨立, 從此, 外蒙古脫離中國的版圖。 1924年成立社會主義的蒙古人民共和國, 亦成為蘇聯的一個衛星國。在孫中山的聯俄容共的政策之下, 南方的國民政府沒有採取強有力的措施阻止外蒙古獨立。 至1945年開始取得國際承認。1997年加入世貿。

5.3.4. 內蒙古的管治

1928年, 南京的國民政府在漠南的內蒙古分為綏遠, 察哈爾, 熱河三個省來管治。 多倫就在察哈爾省內, 省會為張家口。 1948年, 三省合併為內蒙古自治區。 1947年成立內蒙古自治政府, 不獲國民政府承認。 解放後, 成立內蒙古人民自治政府。 其間有內外蒙古合併運動, 得不到蘇聯的支持, 不成功。

5.4. 抗日時期的多倫

5.4.1. 1927年伊始, 蔣介石清黨, 大埔共產黨人, 共產黨轉為地下組織。 並在南昌起義, 建立解放軍。 1929年, 共產黨在江西省瑞金成立蘇維埃政府。 蔣介石的南京政府發動四次圍剿, 失敗。 1934年10月,第五次圍剿成功, 共產黨逃離江西, 展開2萬五千里長征, 於1936年10月抵達延安。

5.4.2. 1931年, 日本發動918事變, 一夜之間佔領了東三省。 奉系軍伐張作霖反日最烈, 在1929年被日本人炸死。其子張學良統領東北軍, 歸順了南京政府。 面對日本的侵略, 蔣介石採取先安內, 後攘外的政策, 918事變之後, 張學良奉命不抵抗, 帶領其30萬軍民撤至關內, 駐紮于西安。1936年12月發生西安事變。此時, 日本人的勢力威脅內蒙古及河北, 山西等中原的省份。

5.4.3. 在西安事變之前, 很多國民黨將領主張停上內戰, 聯合抗日。 1933年5月1日, 日本侵佔多倫。 1930年中原大戰敗後而隱居在山東的馮玉祥, 組織了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 在5月26日, 馮玉祥宣告就任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總司令, 聚集了10萬多人, 任命吉鴻昌為北路前敵總指揮,在連場激戰之下, 在7月12日收復多倫, 是918之後中國軍民收復的第一個軍事重鎮。 可惜的是, 在南京政府「先安內後攘外」的政策之下, 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遭受解散, 8月11日多倫再度陷入日軍之手, 直至抗戰勝利。 同時,吉鴻昌潛入天津, 加入共產黨, 1934年11月9日在天津法租界遇刺被捕, 11月24日被國民黨以「加入共產黨」罪名處決, 年39歲, 行刑前在刑場上用樹枝疾書:「恨不抗日死, 留作今日羞。 國破尚如此, 我何惜此頭?」

参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