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蔭家園與來自香港學校的中學老師及學生到內蒙古多倫縣NPO綠色生命的第三植樹基地種植樟子松,出席了第三植樹基地2014年植樹季節的啟動儀式,亦與香港友人及師生交流有關中國荒漠化問題、中國荒漠化防治工程及有關多倫縣的生態歷史文物知識
2014/4/10-14
前言
2014年4月, 內蒙古多倫縣又迎來了香港的志願者,包括香港「綠蔭家園」的友人,一群中學生和他們的老師們。從香港到北京接近24小時的直通火車,讓香港的學生對中國從南到北有了一個輪廓。但初到內蒙,遼濶的空間以及獨特的塞外風光和文化,都令同學們雀躍不已。天朗氣清,不慣勞動的同學也在老師的協助下,成功完成承諾了的植樹任務。多倫近郊豐富的歷史和生態景點,令同學們經歷了一段很不一般的學習體驗。
24小時的火車旅程,從候車大堂到車廂內外都一樣令同學興奮莫名。 「綠蔭家園」的總幹事和帶隊老師都對這個旅程充滿期待。 由多倫市中心至植樹基地車程約45分鐘。極目所見,一片荒涼。多倫縣曾經嚴重荒漠化,沙化面積達百分之八十以上。經多年治理, 部份土地已逐潮康復,但要繼續努力的地區面積還是很大。同學們很快明白到來植樹的實質意義。 車外荒涼,但車廂內同學們熱情澎湃。 寂靜的荒地一下子迎來了遠方的誠意。 四月通常是每年冰封後春季來臨,植樹季節的開始。這年的多倫縣義務植樹由香港學生和義工打響頭砲。多倫林業局為此安排了一個簡樸的歡迎儀式。 首先是林業局長致歡迎詞。 為香港緣蔭家園作這此植樹安排的「NPO綠色生命」創立人易解放女士歡迎香港的朋友。 香港綠蔭家園的旗幟又一次在多倫縣植樹基地飄揚。 大部份的志願者都是第一次來植樹, 除了講解過程之外, 工作人員也來一次示範。 示範十分重要, 做得不對, 培育了兩三年的樹苗便可能浪費了。 同學的紀律很好, 全心聆聽老師的指示。 樹苗在國營苗莆培植,兩三年才可移植。林業局的工作人員一早用車把樹苗送來植樹基地。 年青人的幹勁,把寂聊的荒野弄得熱閙起來,香港的學生們,幹勁沖天! 香港「綠蔭家園」的總幹事與多倫縣林業局的署長,就這結下了植樹緣。 易媽媽(易解放女士)接受特約攝製公司的訪問。 綠蔭家園總幹事也與多倫縣林業專家交流多倫縣的農林發展。 與自已親手種下的樹苗拍照,特別有滿足感,何況是師生合作成果。 辛勞一天,當然要拍照留念。 遠方客人可能離去,但留下的是希望的種子。 熱情的蒙古式歡迎儀式,祝福每一位為荒地帶來希望的遠方客人。 遠方客人在滦河源國家森林公園留下足跡,才知道原來滦河是中國北京天津一帶的重要地下水資源,曾因荒漠化而差不多乾涸,經植樹治理後,現已重新恢復生態,為京津地區供水,其源頭也成為重點生態保護區。 灤河重生,令當地畜牧業生機再現,但吸取教訓,牧民學會與大自然和諧共處,不會再過度放牧了。 難得一見的駱駝,當然吸引香港訪客。 亞洲最大的原生榆樹林,除生態價值外,更因附近的榆木川,是明成祖當日北方平亂必經之地,也是這一代名帝最後一次出征歸途病逝處,特別有歷史價值,同學都在這裡上了一堂難得的歷史課。 初春的榆木川詩意盎然 正好讓香港的年青學子給它帶來青春活力!